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冯惠玲教授答兰台之声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8日 22:20     点击次数: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冯惠玲教授来山大讲学,我系兰台之声学生社团抓住这一宝贵机会,就如何提高专业认同感、社交媒体文件与电子文件以及大学生活规划等问题对冯教授进行了采访。冯教授愉快地接受了采访,对问题进行了专业、耐心、细致地解答,令档案学的莘莘学子受益匪浅。以下是兰台之声学生社团记者何思源对冯惠玲教授的采访实录。

何思源:

老师您从事教学已有三十余年,应该对教学很有经验,现在很多同学反映档案学专业课程枯燥无聊,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大家的专业认同感?

冯惠玲:

我认为档案专业呈现出这样一种特点,对其了解越多的人其专业认同感就越强,而越是“在门口半进半出”的人其认同感就越差。档案专业不同于其他一些专业,有些专业在外面就可以看到它的华丽与风采,而档案专业的风采却是在深处,所以如果问档案专业的博士生,他们在专业认同感上都不会有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发现了其中的深远与开阔,懂得了其中的奥妙。最初接触档案专业的时候,看到的是其最浅层、最表面的东西,而这些内容可能很多是操作层的,是比较表浅的,如果教师未能把握好深浅,那么档案学的初学者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如果自己还是希望能够对专业有一些认同感的话,我觉得应当把视野放宽,了解更多的国际档案信息与学术动态,一定能够觉得档案是有价值的,逐渐发现其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究其原因,如果缺少专业认同感,还是因为我们处在“入口处”。我的学生在选择读博的时候对专业几乎都是非常认同的,而且他们有时还会对现状产生焦虑,认为我们距离完成档案专业的社会使命还很遥远,所以他们很迫切地为档案专业做一些事情。

此外,参加课题研究也会增加专业认同感,我的几位博士生曾自费参加在首尔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档案大会,加入新晋档案工作者项目,并在其中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他们对这个学科抱有很大的热情,我觉得专业认同感的缺乏还是了解不多导致的。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是有相似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喜欢,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兴趣,我的兴趣大概和从事这个专业的时间成正比,从事专业的时间越长,发现的未知也就越多,而这些未知是我非常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就会对它(档案)产生一种牵挂。比如,我现在和我的同事及学生在做关于北京记忆和高迁村记忆的研究,都需要和当地的档案部门开展合作,整个过程需要克服很多障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非常快乐,乐在其中,因为我们认为自己闯出了一条路子,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社交媒体怎样成为档案,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说不清的,而当你面对这些不清楚的事情却想把它说清楚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有意思。今年年初我和我的学生讨论了一个问题,我说国际档案界目前有很多难题,比如在跨国战争纠纷中产生的一些档案归属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或者更早或者更晚)的公约对于现代社会中存在纠纷的档案归属问题已经不够用了,现在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但研究这类问题需要一定的政治学功底,如果重大国际纠纷以及各方利益关系都搞不清楚的话,则很难判断这类档案该怎样处理。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国际档案界的事情,那么“国际”又是什么呢?中国难道不应该在这样的重大国际问题上有所见解吗?同学们也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此次去首尔大会发现ICA刚刚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他们致力于解决国际纠纷中的档案归属问题,那天大会的讨论非常激烈,我的学生说没想到我们也看到了这么前沿的问题。当你捕捉到这些前沿问题的时候,你就会觉得非常有趣,认识到档案是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问题,绝对不是边缘问题。在一个社会的良性运转过程中,档案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可能很多初学者只是看到了最基本的操作层,而忽视了档案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其对社会建构的价值,我们原来认为档案只是被动的建构之后留下来的记录,而事实上,在社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和社会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很多方面是需要档案去支持、去支撑的,而我们过去是缺位的,导致了大量的政策问题与社会问题。比如,英国档案工作就加入了“社会融入”这样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当中,其档案部门就会觉得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还有UCLA的一位教授,她打算花一年时间离开美国去非洲,因为她认为非洲是全世界档案最空缺的地方,她要用自己的学识帮助非洲建立当地的档案,同时了解非洲的档案状况。

当你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在做野生动物保护,有些人在做贫困救济等等。只有当你认识到它的意义与价值感的时候,同时认识到这些事情对你的学识(包括政策水平、历史文化水平、专业水平、科学技术等)有非常高的要求,你就会发现这个领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何思源:

刚才老师也提到了社交媒体的相关问题,我想问一下社交媒体文件与电子文件二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冯惠玲:

NARA已经在2005年发布了网页电子文件指南,并在2010年发布了社交媒体文件指南,承认了一定条件下社交媒体信息的文件属性。社交媒体文件有具体的判定条件,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文件来确定社交媒体成为文件的条件;如果没有官方文件规定的话,我们也可以用文件的概念来判断它是不是文件。现在的文件种类繁多,并不是每一种文件都有官方文件来予以规定,我们可以根据文件的基本条件来判定。我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社交媒体信息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成为文件,因为个人在社交媒体上不仅记录私人生活,也记录了很多公共事务和事件。

何思源: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既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又有丰富多彩的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以及兼职实习等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取舍,因而感到迷茫与困惑,老师能就此提一些建议吗?

冯惠玲:

我没有什么建议,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而且每个人的人生取向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在大学期间的选择也就不同。按照正统的观点来看,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读书,那么在大学夯实基础、扎实功底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也有一些人愿意做社会活动家,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或其他能力,这种人在社会上也可能是有价值的。老舍曾说过“大学期间应该是清醒地、有意识地”,就是说只要你大学四年不是糊里糊涂度过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奋斗就可以了。当然也不能过于偏向某个方面,比如,如果偏向社会活动就在大学期间完全不读书,那么这个大学也一定是白上了;如果非常喜欢读书就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那就成了“书呆子”,这种人将来在社会上也会遇到障碍。所以不要过于极端,你要清楚自己大学四年的时间安排,弄清孰轻孰重,根据自己的目标与要求去规划和设计就好,因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

何思源:

非常感谢老师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会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人!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