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闫静副教授、许晓彤助理研究员参加第八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 19:50     点击次数:

4月9日,第八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暨第三届东北地区档案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举办。本次论坛以“‘十四五’期间档案事业与学科发展展望”为主题,来自全国档案学科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同探讨“十四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路径。我系闫静副教授、许晓彤助理研究员参加了此次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上午的论坛由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任越副院长主持,黑龙江大学钟卫东副校长与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丽霞院长分别致辞。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徐拥军教授、辽宁大学赵彦昌教授、上海大学周林兴教授、吉林大学张卫东教授、武汉大学王玉珏副教授分别就档案治理体系与档案事业发展、档案史料与文书的学术价值、“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助推档案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数字人文视阈下红色档案资源的知识组织与知识发现、全球记忆遗产与安全等问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下午的学术研讨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档案开放与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档案学术研究热点与前沿”等主题展开。其中,闫静副教授作了题为《新<档案法>背景下档案开放审核的挑战及对策》的报告,该报告基于新修订《档案法》对档案开放审核的新规定,探讨了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开放审核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报告以全国范围内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档案开放审核的机构设置、流程设计、运行机制、技术手段等调研数据为基础,辅之各地实地访谈,认为目前档案开放审核存在“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量大,与现有人力资源矛盾突出”“档案开放审核制度供给不足,与实际推行矛盾突出”“档案开放审核权责不清,致使开放审核具体程序不明”等三方面挑战,最后从“加强档案开放审核的信息化支撑和智力支撑”“加强档案开放审核的制度供给与机制保障”“明确档案开放审核不同主体的权责划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该报告理论与实践兼备,聚焦档案开放审核这一新时代难点和热点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许晓彤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的报告。报告对电子文件管理业务链条与电子证据应用实践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梳理二者在整体工作流程和具体业务活动方面存在的关联,构建了包含规划预备、形成流转、取证、结案四个固定阶段、以及归档管理、保存利用、调解、法庭使用四个机动阶段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以系统揭示电子文件到电子证据的变化过程和运动规律,并指出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启发意义在于丰富前端控制内涵、明确归档固化节点、拓展全程管理环节、重视后端驱动思路及强化证据保留能力。该报告立足于电子文件单轨制、单套制管理如火如荼,电子卷宗单套制归档、电子诉讼全流程管理试点方兴未艾的背景,与档案学研究热点紧密结合,亦有助于推动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证据司法应用的交融与联结。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