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专家进课堂:陈忠海教授谈“档案科研选题与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9日 20:00     点击次数:

2017年11月22日下午,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忠海教授应邀来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走进档案学专业学生课堂,为2017级研究生和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带来一堂关于“档案科研选题与研究方法”的专业课。这次活动是“档案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长风讲坛·兰台论坛第11期。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教授主持活动,档案学专业部分教师和学校档案馆的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内容从两个方面展开。陈院长首先结合国家社会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师生们分享了在科研选题、项目申报、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经验体会。他认为“出思路、用对人、定规则”是项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科研选题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题要基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论证要符合逻辑,要能够完整涵盖并回答“为什么做,具体做什么,如何做”这三个基本问题;三是把项目申报的过程也看作是研究的过程;四是要善于组织志同道合的同事共同合作;五是项目成果需要被准确、充分地展示出来;六是在良性循环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鲜明的学术方向。

接着,陈院长结合自己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提升、论文写作、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文献的阅读和积累是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基本功,希望研究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从而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选题方面,提出研究生应当积极关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论题;在论文写作方面,强调了论文撰写的独创性与规范性以及文献综述对于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在谈到论文研究方法时,陈院长认为方法应由选题或内容决定,而非相反;方法综合运用,一般不单一使用;方法应灵活运用。

针对同学们互动环节提出的问题,陈忠海教授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他对跨专业学习档案学的同学寄予很高的期待,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尽可能地多地阅读档案学核心期刊。赵爱国教授在学术报告的总结点评中表示,陈院长毫无保留地将其科研体会分享给在场师生,给听众带来的思考和启发是深远的。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在竞争中合作,形成良性的竞争循环。

嘉宾简介:

陈忠海,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情报学和档案学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主要学术领域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档案法立法与档案行政执法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述评107篇,其中42篇发表在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权威期刊《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上,1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02年),三等奖2项(2014、2015年)。2007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14年获首批河南省档案专业“十百千”档案领军人才称号。

(图/文:杨欢欢  编辑责任: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