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我院2017级档案班的专业课课堂上,同学们在任课老师陈建的带领下,津津有味地学习了胡鸿杰教授的网络课程“我国档案机构改革与职业发展”。胡教授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机构改革的历史,重点讲述了2018年机构改革概况及其对档案机构和职业的影响,并针对档案职业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课堂伊始,胡教授从档案职业的渊源以及发展线索两个方面对我国档案职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随后,胡教授以国家档案局为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阐述了我国档案机构的历史发展沿革,表明我国档案机构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他提出了自己对机构改革的基本看法和定位,即档案机构在改革中得到了加强和发展。


而后,胡教授对2018年的机构改革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从档案机构管理体制和档案职业体系两方面入手,简要地阐释了2018年档案机构改革的合理性。之后,胡教授对档案机构与办公厅(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2018年机构改革对档案机构职能的优化作用。他认为,改革之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改变了以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处境,有利于提升其宏观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胡教授认为本次改革彻底将档案职业人员从“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的揪扯中剥离出来,实现档案职业的良性发展,可谓对档案职业的一次救赎。


最后一部分,胡教授引用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为档案学子提出了职业选择建议,启发大家综合考虑理想和现实,慎重地选择职业路径。然后,胡教授引导大家思考在“互联网+新业态”的时代背景下,档案职业发展何去何从的问题。他指出,未来我国档案工作一定能够在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档案职业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陈建老师表示,本次网络课堂内容丰富、信息详实,值得同学们反复观看学习。随后,他结合讲座中的内容对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同学们对我国档案机构的改革状况有了更加丰满的认知。另外,他还介绍了一些学者对于档案机构改革的不同观点,启发同学们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本次网络课堂使同学们受益良多,对我国的档案机构改革和档案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撰稿:任真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