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学术报告|覃兆刿谈“作为史料的档案”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1日 20:50     点击次数:

2023年4月24日上午,湖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档案研究院院长覃兆刿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作为史料的档案”的学术报告。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曲春梅教授主持报告。

覃教授的讲座以“作为史料的档案”为主题,分为三部分层层递进,分析了档案特质和档案史料的特点,通过介绍中外史家关于档案史料价值的理解及相关实践,说明了档案事业的专门化与近代史学繁荣的密切关系,强调当前档案管理必须回归内容。在第一部分档案特质与档案史料的特征的分析中,覃教授首先提出档案是人类对凭证性信息的合目的性的控制,其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体现工具理念的合目的性;二是形成与社会实践的同构和伴生性;三是可溯检视或控制机制的作用发挥;四是知识积累与审美化育的作用发挥。关于档案史料的特征,覃教授援引戴逸教授曾概括的直接性、丰富性和系统性。这种直接性、丰富性和系统性,有时表现为可贵的细节记录、整体联系和原生态特征。第二部分覃教授着重强调了档案与历史的密切关系,从国内外两方面论述了不同史学家的档案观,例如国内蔡元培强调“信史是要从档案中来的”,胡适也说“柜子里的文件才是真历史”,沈兼士则评价“档案是未掺过水的史料”,郑天挺更是强调“历史档案是原始资料的原始资料,应该占最高的地位”;国外客观历史主义学派之父兰克以强调史家重视档案成其名,卡尔曾对兰克学派这样描述:“19世纪对事实的顶礼膜拜由对档案的顶礼膜拜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并得到合法的证明。档案就是事实圣殿中的约柜”。继而覃教授以“八千麻袋事件”为切入点,介绍了近代以来档案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现状,并强调档案是扩大国家影响的重要途径。第三部分覃教授明确表示档案管理必须回归档案内容,高质量的档案管理必须重视档案内容,提出并重点解析了四条管理回归档案内容的路径:一是体现社会同构与样本意识的内容建设;二是着眼于真伪和整体联系的内容鉴辨;三是着眼于内容理解的人文修养;四是着眼内容发现和知识组织的信息技术。在论述内容鉴辩时,覃教授以“当前的红色档案开发”和“施特雷泽曼外交文件一事”举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档案真实实为一种联系中的真实,坏其联系便会导致“真实” 虚构,我们的档案整理和研究成果应该维系一种联系中的档案真实。

在讲座互动环节,师生们就重大工程史料的开放利用、民国时期文书档案工作史方面的创新选题、回归档案内容与史学研究的异同等问题与覃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

讲座最后,曲春梅向覃教授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同学们加强对档案内容和档案实践的关注,提升专业素养。

此次报告是兰台论坛第40期,档案学系和历史学系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文/徐亚娟 海报/闫月娟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