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上午,山东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孙洪鲁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灾后档案的抢救与修复技术”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为兰台论坛第42期,山东省档案馆保护技术处副处长明继国、山东省部分地市档案馆领导出席,山大档案学系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档案学系主任陈建副教授主持。

孙洪鲁老师主要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灾后受损档案实施抢救与修复。首先,孙老师结合图片,讲述了其所参与的5.12大地震北川受损档案的抢救、甘肃舟曲泥石流受损干部档案的抢救、2010年海南水灾受损档案的抢救以及2021年河南水灾受损档案的抢救,并展示了灾后档案受损情况。其次,孙老师介绍了对受灾档案的抢救流程,包括应急处置、冷冻真空干燥、消毒杀菌、揭粘、评估、分类、登记等。应急处置作为抢救的第一步,可有效防止受损档案继续损害。比如根据受损档案水浸时间长短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对浸泡时间短的档案进行晾晒,而非暴晒;将浸泡时间久的档案进行冷冻处理,以防档案纸张粘连。最后,孙老师详细陈述了在抢救与修复受损档案过程中所用到的现代科学技术与产品及其原理和知识,包括对档案载体纸张的保护与修复、写印色料的恢复以及档案纸质的脱酸等。比如用于防止档案纸张粘连的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可用来消毒灭菌杀虫但不损伤灭菌物品的灭菌剂环氧乙烷;将修复师与待修档案隔离的多功能修复台;防止档案受环境污染的档案真空充氮密封机;用于脱酸的一体式无水喷涂脱酸机、整本档案无水脱酸机以及无水纳米脱酸液;其他还有档案压平干燥机、档案书报纸浆修补机、档案不拆卷纸浆修补吸附板等。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孙老师和明处长向大家展示了北川地震中的受损档案,并同师生就档案纸张除霉、修复等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档案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学习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陈建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孙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的经验分享,真实且震撼,讲座案例丰富,内容充实,突破教材的局限,带领学生了解了更多保护技术的细节,同时孙老师积极吸收各种新知识、勇于创新新技术、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霍艳芳副教授表示,孙老师多次参与灾后档案的抢救,不仅拯救了大量珍贵档案,而且为国家民族留存了珍贵社会记忆,此次讲座为同学们了解业界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与理论的碰撞提供了宝贵机会。现代科学技术与档案修复的融合,使破损档案再现往日光彩,继续“述说”精彩故事。

(文/薛艳舂 图/霍艳芳 赵国丰 海报/闫月娟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