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学术报告|赵彦昌谈“近二十年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8日 15:43     点击次数:

2023年6月10日上午,国家级档案专家、辽宁省档案系统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辽宁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赵彦昌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梳理与前瞻:近二十年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是兰台论坛第44期,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曲春梅教授主持,档案学系和历史学系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赵教授的讲座以“近二十年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为主题,分为三部分层层递进,全面梳理了21世纪以来清代档案整理与出版的成就,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得与失,并对未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在第一部分梳理清代档案整理与出版情况时,赵教授强调现今所谈的清代契约(民间)文书亦归属于清代档案的范畴内,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各省级出版社在近年来出版的清代档案和系列的档案汇编,例如《黑图档》《盛宣怀档案选编》《首都博物馆藏清代契约文书》《湖北民间文书》等。在介绍具体的清代档案汇编时,赵教授分析了传统档案整理的问题主要在于著录水平低、工作量大、文字识别困难,其优点在于质量较高,可用性较强;数字时代下档案整理虽采用了数字化扫描,但仍未能解决原有传统档案整理的现实困难,其中涉及版权归属问题、学者利用困难的现实问题。

在第二部分探讨21世纪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得失时,赵教授指出其主要取得了四点成就:一是出版了海量的清代档案汇编;二是出现了一些清代档案数据库;三是获批了系列清代档案大项目;四是发表了大量清代档案新成果。然而成就背后也存在一些遗憾与不足,具体体现在学者需要利用的清代档案未能及时整理、纸质版的清代档案难以获取、影印出版的缩微胶卷清代档案质量很差等等。在分析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得失后,赵教授对于学术界和档案馆针对清代档案利用的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即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尽量方便、实现共赢。

第三部分赵教授以前瞻眼光提出了未来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的全新范式,一是对已公开出版的清代档案汇编实现数字利用;二是对公益性的移动全文阅读清代档案的期盼;三是借鉴徽州文书数据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数据库等,增加试点工程,早日实现全文检索;四是史学家与档案学家的理想利用;五是清代档案整理与文献整理的互相借鉴。在小结中,赵教授表达了对清代档案标题检索与全文检索、数字人文与清代档案整理与研究相结合、档案馆与科研院校(所)联合攻关的美好期盼。同时,对于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文字识别、学术研究存在质疑,强调学术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新知,要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观点、提供新理论、尝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就历史档案初学者如何拣选档案、利用档案、民国史学家档案思想的探究等问题与赵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

讲座最后,曲春梅向赵教授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历史学角度、档案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等多方面去开发档案这座宝藏,关注档案的内容,深挖档案价值。

(文图/徐亚娟 海报/闫月娟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