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资讯 >> 正文

第18届国际档案大会精彩继续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9日 21:00     点击次数:

上期小编给大家介绍了档案18大的开幕情况,本期就是大会的重头戏——会议情况啦!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球96个国家的1700多人参加,规模盛大,堪称国际档案界的大聚会。如此重要的大会,会议安排自然也是高大上。除了国际档案理事会(ICA)的官方会议,向参会者开放的会议共分四种不同类型,分别是:主旨会议(session keynote)、全体会议(session plenary)、工作坊会议(workshop)、普通会议。主旨会议和全体会议在最大的会场召开,能容纳上千人(就是举行开幕式的那个会场)。这两种会议数量不多,但报告人都是大会组委会专门邀请的档案界重量级大腕,是整个大会的最高级别会议,但没有听众提问环节。本次大会一共安排了4场主旨会议和3场全体会议,共13位报告人发言。

13224

图1 主旨会议和全体会议会场

工作坊会议就是小型的研讨会,会场不大,能容纳二、三十人,象课堂一样。参加者分小组围坐在桌旁,就报告人报告内容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有点头脑风暴的味道。工作坊会议一共有13场。

DDA5

图2工作坊会议会场

普通会议就是数量最多的会议了,通常安排在能容纳100多人的会场中。报告人做完报告后,观众可以自由提问,报告人回答,这也是国内外学术会议最常见的形式了。普通会议一共有209场报告,分布在10个会场中同时进行。

11C24

图3普通会议会场

会议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到下午6点半,中间留出了1个小时的午饭时间,上下午各有一次半小时的荼歇,其余时间都给了会议,时间安排非常紧凑。

看着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大会手册,小编只恨分身无术,即便使出洪荒之力也不能每场都参加,只能有选择地去听。一整天小编不停地穿梭在不同的会场之间,接受着知识风暴的洗礼。现场很大,不同的会场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光在会场之间奔波每天的步数就能轻松破万,就当锻炼身体了。各种小编知道的、不知道、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信息一齐袭来,瞬间充满了大脑。真正的信息量太大,小编有些消化不了啦!等回去来个“大数据分析”吧。

11487

图4精美的大会手册

本次大会的总主题是“档案·和谐·友谊”,具体到各种会议,则是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数字时代的档案/文件保存

2.档案国际合作

3.档案/文件在司法、辩护、调解中的使用

4.国际档案界的和谐与友谊

5.档案文化和社会中的多元化与和谐

6.韩国档案和文件管理

7.新入职档案工作者

8.2012年以来国际档案理事会组织网络取得的成就

9.各国档案工取得的成就

全球档案工作者济济一堂,围绕以上内容各抒己见,使听众从中获取了最新、最真实、最前沿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大会充分展示了世界档案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和美好的前景,为各国档案工作者和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加强了解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58个国家的256位报告人做了报告,其中我国有21名档案学者或档案工作者登上了讲台,报告人数仅次于韩国位居第二位,彰显了我国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力。我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大会上做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的主旨报告,向全球档案界介绍了我国在档案数字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BFAD

图5 国家档案局李明华局长做主旨报告

除了会议,大会还给未能登上讲台的档案人(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海报(poster)展览,这也是国际学术会议的惯例。本次大会poster展区共有32份海报,分两天进行展示。

11182

图6 poster展区

我系研究生刘磊博士也进行了海报展示。刘磊博士的海报题为“The Construction of Folk Image Archives”,主要探讨了档案部门如何借鉴大众媒介行业对民间影像资源整合的经验,来实现民间影像档案动态、多元、网络化、一体化的管理。刘磊博士的海报主题新颖,观点明确,吸引了众多观众参观、交流,在国际档案舞台上展现了我系学子的风采。

104F1

图7刘磊博士和她的海报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精彩的大会也会说再见,想知道档案18大的闭幕式都有哪些亮点吗?且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