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资讯 >> 正文

档案学系师生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9日 22:03     点击次数:

2017年6月30日至7月2日,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湘潭大学、湖南省档案局(馆)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在湘潭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理论与实践”,来自各高校及档案实践部门的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15BD0

我院档案学系主任曲春梅副教授、档案学系谭必勇副教授、陈建博士及研究生魏筱颜、陈艳参加会议,一道分享交流“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理论前沿成果与业界实践经验。

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湖南省档案学会理事长、湖南省档案局(馆)白明标副巡视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教授,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盛明科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张斌表示,作为服务社会的与档案相关的专业、机构、行业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走融合发展道路,共同为档案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拥军副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湖南省档案局科技信息处处长仇壮丽博士、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彦昌教授、湖南新尔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伟、湘潭大学社科处处长王协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变迁与挑战:对“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湖南省档案信息化实践》《陶文档发微》《大数据、大智慧、大档案》《“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研究》5场主题报告,分享了对“互联网+”背景下档案理论研究和资政服务问题的深入思考。

会议设有面向高校档案学者和面向档案实务部门的两个分论坛,分别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周林兴教授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朱兰兰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围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档案鉴定问题刍议”“基于数字内容的档案文化遗产整合研究”“数字人文技术在档案创新工作中的应用”“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技术实践与思考”等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地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了诸多创新性观点。

谭必勇副教授在分论坛1作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研究——以澳大利亚“强制收养历史”项目为中心的考察》的报告。他介绍了澳大利亚“强制收养历史”项目的由来,阐述了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路径。

135EA

陈建博士在分论坛2作了题为《基于裁量权分配理论的综合档案馆社会合作层次研究》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综合档案馆在开展社会合作时存在一些担忧和困惑,然后依据裁量权分配理论对综合档案馆社会合作层次进行科学划分,认为综合档案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分析、选择、设计和管理社会合作,提高社会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两位老师的报告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关注与讨论。

189B6

在论坛讨论环节,曲春梅副教授结合档案专业教学实践畅谈了互联网+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与效果,并就档案部门开展开放鉴定提出具体建议。论坛最后举行了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申办竞选活动,经过讨论,山东大学在五个申办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下届论坛的举办权。

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为青年档案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为促进档案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参加此次论坛,我院档案学系师生对学界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部门的创新进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各兄弟院校相关学者的交流探讨也更加深入密切。

(文:陈建/魏筱颜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