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资讯 >> 正文

档案学系师生参加吴宝康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9日 22:06     点击次数:

2017年10月28日至10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纪念吴宝康先生诞辰100周年——吴宝康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我院档案学系刘旭光教授、曲春梅副教授、谭必勇副教授、陈建博士,研究生逄晓玲、段小凤、孙婷婷、郭旭以及本科生何思源、詹逸珂参加了此次会议。

28日上午早9:30,会议正式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丹主持开幕式。在场嘉宾共同观看了吴宝康先生纪念视频——《他是一座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及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主题研讨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冯惠玲教授、退休教师曹润芳教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档案局副局长朱丹娜、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陈永生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博士生闫静分别作了题为《不老的吴老》《吴宝康先生对新中国文书学创建与发展的贡献》《地方名人档案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实践——以吴宝康先生档案资料开发利用为例》《吴宝康先生所处的时代和吴宝康先生学术贡献的时代特征》《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视角:由吴宝康研究看档案学人研究的路径转换》等五个报告,对吴宝康先生的事迹进行了悼念追忆、对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思考探究,并对中国档案学教育与档案学发展进行了展望。我系毕业生董彦彤同学及在读研究生滕连昌同学、程广沛同学、孙婷婷同学合作撰写的论文《学界翘楚˙长者风范˙良师益友——档案学家吴宝康的多元形象及卓越贡献》(刘旭光教授指导)、研究生逄晓玲同学撰写的《我国档案馆公众教育研究述评》(曲春梅副教授指导)入选《吴宝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851F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及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致辞

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为档案学博士论坛专题研讨,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及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付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退休教师王传宇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冯雪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主题研讨环节主要分为四个主题,分别为中国档案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档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国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中国档案事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与会者围绕以上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

我系副教授谭必勇博士作了题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筹建“国家档案馆运动”的回顾与反思》的报告。谭老师提出,南京国民政府官方推动国家档案馆建设共有三次议案与行动,分别是《呈请政府组织中央档案局案》《重设国史馆案》与“国立档案库”的设想、《建立档案总库及筹设国史馆案》与“档案总库”;官方与民间交融的尝试主要是傅振伦和毛坤对国家档案馆建设的思想贡献。他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视野看,这一时段的活动可称之为“国家档案馆运动”。国家档案馆制度设计方面的诸多努力,虽然最终没有将设想变为现实,但是为新中国的国家档案馆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借鉴。

DD70

谭必勇博士会议发言

我系陈建博士作了题为《基于裁量权共享的综合档案馆合作治理模式研究》的报告。陈建博士引入了合作的裁量权分配理论,从裁量权视角对综合档案馆的社会合作模式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并重点从裁量权共享的角度对综合档案馆合作治理模式进行了细致探讨。他认为,应以裁量权作为标准来确定社会合作模式,并划分了四种合作模式——零社会合作、业务外包与咨询、合作治理与志愿公益,各个模式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和适用条件。他提出,裁量权分配理论及裁量权共享的原则为综合档案馆应用合作治理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综合档案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对社会合作进行科学设计和管理,以便开展更有效的合作治理。

AFB2

陈建博士会议发言

我系两位老师的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经过专家评审,我系谭必勇博士的论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筹建“国家档案馆运动”的回顾与反思》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陈建博士的论文《基于裁量权共享的综合档案馆合作治理模式研究》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通过此次会议,我系师生对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前沿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也增进了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同时,鼓励和支持档案学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参与专业学术会议,为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6B7D

与会的部分师生合影

(文:郭旭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