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资讯 >> 正文

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23:22     点击次数:

2018年7月7日至8日,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档案学者学术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档案与智慧社会”,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青岛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来青教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教授,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教授,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拥军副教授等,同时参加本届论坛的还有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余名档案专家和青年学者。

167CA

论坛开幕式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概况以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科的发展情况,对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青岛市档案局等单位对山东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前来参加此次学术论坛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希望能够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者特别是高校青年档案学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共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青岛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来青教授在致辞中对此次莅临青岛的各位青年档案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青岛市经济发展特色、青岛市档案馆的馆藏建设等情况,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青岛市档案馆指导工作。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领导、嘉宾及档案学者们的诚挚欢迎,介绍了历史文化学院档案学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希望通过此次学术论坛的召开,能够进一步增进高校青年档案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服务于智慧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由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致辞。张斌教授代表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委员会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会议承办方的精心准备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表达了对青年档案学者的期望,希望青年档案学者应“极具责任担当、极具创新精神、极具研究激情”等特质,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开幕式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教授主持。

1222D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教授致辞

167F8

青岛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来青教授致辞

109FC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教授致辞

1447C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致辞

上午共有5个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作题为《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关系,提出以知识服务为导向,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观点。

青岛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来青教授作题为《档案馆社会服务的发展趋势探索》的报告,从利用者和工作者的角度探讨了利用者利用档案的情况和问题,档案工作者如何应用智慧档案馆提供社会服务。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建华教授作题为《档案业务类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与竞争力研究》的报告,选取了国内十二家档案业务类上市公司,从其基本概况、经营范围、与出版行业公司的比较等方面分析档案业务公司竞争力,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丁海斌教授作题为《关于档案学研究原创性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从理论创新的类型、选题原创性、资料(事实)的原创性和观点(结论)的原创性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原创性问题。

最后,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教授作题为《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体系的整合利用——以山东大学为例》的报告,结合山东大学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对高校档案资源体系的直接挑战、高校档案资源的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方法以及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与整合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主题报告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拥军副教授主持。

11858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作报告

105FF

青岛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杨来青教授作报告

F895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建华教授作报告

FF9D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丁海斌教授作报告14899

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爱国教授作报告

下午的青年学者学术研讨在两个分论坛分别进行:

分论坛1的主题为“智慧社会背景下的档案理论与文化研究”, 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周林兴教授主持,共有五位青年学者作了报告。曲阜师范大学孔府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吴佩林教授作《对四十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整理的反思》的报告,介绍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现状及原因,以及适应大数据的需求、从封闭走向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式。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赵彦昌教授作《清代地方档案编纂得失论》的报告,介绍了我国档案馆、图书馆乃至民间所藏清代地方档案编纂取得的成就,包括一史馆出版的清代地方档案汇编、各省市县出版的清代地方档案汇编和改革开放以来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编纂的情况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清代契约文书”。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闫静博士作《论档案史上的“轴心时代”》的报告,主要运用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审视了中西档案学的发展历程,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界定为档案学史的转折点,并进一步分析了档案学史“轴心时代”的未来起源与后续目标。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任越教授作《论信息时代我国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的报告,提出了以优化产业链环境推动档案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以融入新媒体技术拓展档案文化产业形式、以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档案文化产业内容格局的档案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谢诗艺讲师作《智慧社会中档案文化的价值认知与实现》的报告,介绍了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文化及其价值认知,并探讨了智慧社会中档案文化的价值实现。

C6914

D4F95

CF331

C9963

分论坛1报告人:吴佩林、赵彦昌、闫静、任越、谢诗艺(从上至下)

分论坛2的主题为“智慧社会背景下的档案资源组织与管理”,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牛力副教授主持,共有六位青年学者作了报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张卫东副教授作《面向数字人文的馆藏资源可视化研究》的报告,探讨数字人文在图情档领域的研究,其可视化的利用及操作流程,并提出了数字人文馆藏资源可视化的模型。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聂勇浩副教授作《在线归档策略视角下的“预归档”平台设计与功能分析》的报告,以“预归档”为主题,从其作为管理策略的优势和实践现状、结构设计和功能分析等方面加以分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郝伟斌副教授作《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的报告,以“跨界、融合、绿色、创新”为核心理念,以“三微一端”为手段,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张会超副教授作《人工智能与档案管理论析》的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及其深度学习、图像记忆及数据支撑等特点,提出并分析了档案管理及档案工作者如何避免人工智能的冲击这一问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李海涛副教授作《高校档案学专业学生个人数字存档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的报告,立足于高校档案学专业学生,通过文献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个人数字存档行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文泓讲师作《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档案库的内涵及特点解析》的报告,将社交媒体平台看作信息资源库及档案库,分析其形成基础和内涵特点,探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型。

分论坛2报告人:张卫东、聂勇浩、郝伟斌、张会超、李海涛、周文泓(从上至下)

论坛还设置了海报展示与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最后,与会代表们前往青岛市档案馆、青啤博物馆等专业场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13027

与会代表在青岛市档案馆参观学习

(文:郭旭/向怡泓  图:雷贺羽/李胜文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