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至9月16日,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成立暨《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国家档案局、濮阳市档案局、中国海洋档案馆等二十余所高等院校和档案局(馆)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中国档案职业与档案学术发展问题。我系刘旭光教授和闫静副研究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作题为《学术著作质量评价与“全评价”分析框架》的主题报告,武汉大学杨思洛教授作题为《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综合评价》的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杨红艳副编审作题为《学术成果作者合著状况及其评价——基于复印期刊资料转载评价数据的分析》的主题报告。此外,河北大学卞昭玲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会超副教授、郑州大学周春雷副教授、郑州鼎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张万生总经理分别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我系刘旭光教授作题为《从民国档案学人看档案学术评价》的主题报告。刘旭光教授以其近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档案学人及其学术思想研究”为例,重点对目前社会环境下档案学科发展的新需求、档案学人及其学术思想研究现状,以及档案学术评价的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相较于政治、历史、文学、军事、医学等领域,档案学科明显缺少专业领域的历史伟人,而一个专业著名人士的多寡体现了这个专业的厚度与分量。刘旭光教授以民国时期产生的档案学著作、论文等历史资料中所体现的档案学思想为分析对象,并将民国时期的档案学人具体细分为文书学派、史学派、行政学派等六大派别,通过历史考证及评介详细分析了中国近代档案学创立者的学术贡献及现有研究的局限,最后提出应以全面、客观的理念对待档案学术评价。

此外,在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成立开幕式上,我系闫静副研究员受主办方委托,代表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档案专业教指委副主任、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昌山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宣读贺信。我院在贺信中写道:“对档案职业和学术进行理性科学的评价可以促进业界和学界更好认清新时代、新业态下的档案理论前沿与实践动态,挖掘《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的当代价值,推动我国档案职业的整体性提升和档案学科的内涵式发展。……随着学术环境的日渐改善,相信在档案学界和业界同人的大力支持下,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定能不负使命,在中国档案职业和学术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简介
2018年6月21日,经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审议,一致同意成立“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中心的基本职能包括“档案职业评估”和“档案学术评价”两项内容。中心将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档案学经典著作评价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展开建设,力争建设成为集理论研究、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外档案界有较大影响的专题性研究平台。中心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胡鸿杰教授担任主任,并由其组建研究团队。
(文:闫静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