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笪群梓是我系2014届优秀校友,上学期间曾在CS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毕业生及本科生最高科研奖励——五四青年科学奖。2014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公共政策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舆情与公共管理。硕士毕业后进入黄河农商行人力资源部工作。本文发表于2014年5月29日《山东大学报》,内容有改动。


对于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活跃在学生组织、做一个交际达人是一种选择;埋头书海、追寻思维碰撞的愉悦也是一种选择;然而还有一部分人这样选择——潜心学术、探寻研究与创新的前沿世界。
“山东大学五四青年科学奖”是为发扬山东大学优秀学术传统、激励山大学子进行学术研究而设立的一个重要奖项,最终有14名本科生获得本届“五四青年科学奖”,其中人文社科类仅有3人。记者有幸采访到这3名获奖者之一,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档案学专业笪群梓,走近和感悟一名本科生的科研之路。
笪群梓的第一篇论文于2013年1月份在档案专业核心期刊《档案管理》上发表,“收到杂志社寄来的杂志,看着自己的名字和文章变成铅字,心中溢满了说不出的欣喜和满足,有了这次的鼓舞和动力,我对学术创新有了更大的热情,于是便会抓住和利用每次机会来锻炼和提升自己。此后,便陆续又有几篇文章被CSSCI期刊和核心期刊收录。”第一次的成功,给人的鼓励总是难以言表的。也许,便是这种鼓舞和热情使她在学术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对专业论文的写作很感兴趣,平时便会阅读一些专业的期刊杂志,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最新动态,这样写起文章来比较有灵感。”笪群梓这样谈自己对科研的态度。席慕容说:“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或许,这份对专业源自心底的热爱和兴趣便是“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既然选择了在科研创新的路上发掘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便有了“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笪群梓对科研的热爱正是因为对专业的兴趣和执着,因为钟情,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热爱。
当谈到自己论文写作经历的时候,笪群梓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发表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上的《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她说:“当时资料查找难度较大,诸如《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这种参考书目都是古文,在文献印证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篇文章的初稿写的是《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与美国总统图书馆的比较》,写了一万多字,经过修改后,老师认为还不错,于是便让我投几个期刊试一试。后来应《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的要求,又删掉了文章中的对比部分,最后只发表了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这一部分内容。总的来说,每一篇文章都需要反复修改,包括去掉不切题的内容、查找资料进行补充以及把文章进一步条理化等,都需要逐字逐句地检查和斟酌。”所以,当知识储备和科研创新经验不足的时候,唯有全身心投入和刻苦钻研方能觅得一片天空。
当然,在漫漫科研路上,除了笪群梓自身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背后强大后盾的支持。记者采访了笪群梓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王云庆老师,倾听了王老师关于学生科研的体会和感悟。王老师在学生的科研路上扮演了默默无闻的领路人角色,从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严格要求学生的论文写作到辅导学生反复修改论文并向有关刊物推荐和投稿,给学生不断求索的信心和时时刻刻的督导。“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你迈开了第一步并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希望。笪群梓这一级学生中几个突出的同学有着很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也为他们的科研之路打好了基础。加上他们自身对于专业科研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敢于创新和向学长学姐虚心学习,取得现在的成绩也是意料之中。”王云庆老师如是说。
据了解,除了笪群梓同学于今年获得五四青年科学奖之外,其同班同学毛天宇也在去年获此殊荣,并且在王老师担任班主任的2010级档案班,现已有近十名同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科研成果,展现了山大学子的学术风采。
笪群梓的发展是全面的。在学术方面,笪群梓除了在CSSCI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之外,还在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上发表三篇论文,并且担任两期电子期刊《外国档案》的责任编辑,负责所有英文文章的校对和编辑;此外,笪群梓积极参加学校主办、承办的“挑战杯”、“创想中国”等学术创新活动,获得第八届“挑战杯”校级三等奖和“创想中国”征文一等奖。在担任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中心校区副主席期间,通过组织承办的一系列学术创新创业活动,笪群梓发现当前举办的学术活动存在花费时间长、取得成果难、趣味性不高、形式单一及缺乏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等问题,导致大多数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创新的主动性仍然不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广大同学的学术科研积极性,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在笪群梓看来,学术科研不仅仅是论文的发表、实验成果的产生或者是荣誉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目标与动力,开拓视野并且能够树立创新辩证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正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也正是因为在学术创新上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笪群梓成功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公共政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将在今年本科毕业后赴英国读研。
从即将毕业奔赴英伦深造的笪群梓身上,记者看到更多的是她对未来的自信和从容:“留学只是一种选择,确定好自己的路,坚持就一定会走好。科研创新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希望与我一道的山大学子都能在学校的熏陶下获得这种能力,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无愧于山大学子的称号,求无境之学问,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永不止步!”相信笪群梓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远。
(文:王宁/罗先鄂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