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对“身份认同”的思考——兰台悦读会第二十七期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 19:53     点击次数:

3月27日晚,兰台之声协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七期兰台悦读会。本次读书会由2019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施舒晴主持,2021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洋洋分享了傅美蓉的《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女性身份认同研究》,2019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章伟婷分享了刘悦的《跨文化记忆与身份建构:欧洲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兰台之声协会指导教师闫静参加活动,并对两位同学的分享进行点评。

刘洋洋以分析一篇长篇论文的方式剖析了《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女性身份认同研究》这本书的研究方法、基本架构、研究思路,着重介绍了本书论证中的三组关键词,结合这三组关键词的概念和关系,归纳出本书的中心论点。她还分享了从本书中得出的对档案学专业的启发:档案的书写、利用和查阅同样可以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有力来源;由此,档案工作者也应当倡导建构开放、平等、多元的全景档案;同时,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跨学科研究范例,在档案学研究中也应当注意研究视角的多维补充。

章伟婷首先对《跨文化记忆与身份建构:欧洲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这本书的作者的基本信息和写作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用思维导图向我们展示了本书的大体框架,随后从本书的核心概念“移民身份认同”出发,高度概括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章伟婷同学还与我们分享了在阅读本书时的感悟:在思考身份认同这一特殊领域时,需要考虑到差异性主体带来的差异性需求,并谈到作者所采取的访谈形式带来了特殊体验、访谈呈现的身份认同研究中主体“千人千面”的客观事实,和移民新生代特殊的身份带来的特殊的身份认同建构经历和方式。

在点评环节,闫静肯定了两位同学对书籍的思考,对两位同学将学术书籍作为长篇论文阅读、提取书籍关键词为分析线索的分析方式和对书目的选择、将书籍内容内化为自身知识、重新组成自己的思维框架的阅读方式提出了表扬。随后,闫静就“文学文本与档案的关系”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文学界对档案文本真实性的不同意见,文学文本有时可以作为时代背景的佐证,但与档案文本有本质的区别。

本次悦读会的分享书目着眼“身份认同”主题,身份认同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认同等概念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议话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更对身份认同相关研究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更多的关注与思考。通过本次兰台悦读会,同学们对身份认同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对身份认同及其细分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施舒晴 图/田艳罗 责任编辑/毕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