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对焦档案学系校长奖得主樊华:不改凌云志,静待繁花时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15:36     点击次数:

个人介绍

樊华,中共党员,历史学院2021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2023届学生会执行主席,学习成绩位列专业第一,曾获校长奖学金(综合)、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13项。本科期间参与编写2本学科专著,发表4篇文章成果,围绕文献遗产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参与教师课题、学术立项、社会实践10余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先进个人、“世界记忆”·中国文献遗产创意竞赛优秀奖等34项荣誉。

崇实求新,功不唐捐

樊华参加校长奖答辩

大一军训时的某个夜晚,学长学姐们拉来音响教唱校友歌,那一声声“我的山大我的家”历经三年,依然常常回响在樊华的耳畔。

大学生活意味着什么呢?”三年的点点滴滴浮现在樊华的脑海中。对她而言,大学生活是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里,集思广益、策划举办学院古风运动会,在操场布置好一个个竞技展架、趣味展板;是在蝉鸣声声的夏天里,报名“希望小屋·山大担当”社会实践,带队支教帮扶,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知识与温暖;是在落叶飘零的秋天里,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聚在齐园餐厅角落,热烈探讨文创设计,一起期盼在创意竞赛决赛大放光彩;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坐在蒋震图书馆书房,翻阅史书资料、文献典籍,感受历史从书缝间溜过……时序更替,岁月绵长,她说,自己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留下足迹,“我扎根在山大,山大哺育我成长。”山大早已成为樊华的第二个故乡,浓厚的尚学之风和严谨治学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她,学院的各位老师和蔼亲切、授业解惑,始终鞭策她、鼓励她,使她不畏困难,勇毅前行。

以学为思,研精覃思

B64DD

樊华(右一)参加学科论坛并参与会议报告集编写

心中所信,方能远行;学有所悟,而后笃行”,怀揣着对档案学专业的热爱,樊华在课堂上求知,在交流中求识,在阅读中反思。她认为,汲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课堂上的全神贯注必不可少,课后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探讨是思维启迪的关键,课余时间阅读学科经典著作与论文报告则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的最佳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日复一日的努力让她学业成绩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谈及学术追求,樊华提到,作为一名山大青年,应当心怀理想信念,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所学切实回馈社会。三年来樊华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档案数据可信治理、档案电子化出证相关课题研究,并发表数篇文章成果,她说,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加坚定了对档案学的热爱,未来,樊华将继续专注于学术研究,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职责,为建设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心怀暖阳,奔赴山海

90236

樊华带队参加“希望小屋·山大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奉献”一词对樊华而言意味着要“晓他人所需,尽自己所能。”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樊华统筹各部门,立足师生权益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精心策划、举办每一次校园活动,始终贯彻“我为同学办实事”的初心使命。谈到学生工作中让她感触最深之处,她笑了笑说,策划新活动的时候,大家经常需要聚在一起来一场“头脑风暴”,各抒己见、各显神通,每个人眼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彩,她自己也常常为某个创意点激动地难以入睡,这种齐心协力、全力以赴让樊华久久难以忘却。

提到支教经历,樊华觉得难以忘怀,她闭上眼时,脑中仍会浮现支教地葱郁无际的农田、白墙红瓦的房舍、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她说,大学生支教意义非凡,这段“爱与责任的旅程”使她学会了照顾、关心、爱护,支教中,她用心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和需求,温暖他们的心灵。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未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担当何职,樊华都将怀着爱与责任奉献家国

奋于笃行,臻于至善

42403

樊华作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

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

筹备工作报告

樊华的宿舍桌上贴着“勤勉多岁月”,这句话从高中起就一直陪伴她、激励她。她分享道,回望过去,大三这一学年对她来说是最苦最累的一年,课业难度增加的同时,留任学生会主席后学生工作更加繁重,学期内经常几个周末连轴转,寒暑假也在一刻不停地做学科调查、写研究报告,有时候会陷入自我怀疑。这时一定要学会悦纳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并做好时间规划。

对于如何在诸多繁忙事务中保持平常心、平衡好学业和其余工作,樊华有两点心得体会。一方面,要把握重点,提高效率。不论是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亦或是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都要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辨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进行时间规划时,需要敏锐把握阶段性重点任务,有步骤、分主次地完成计划。另一方面,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内心浮躁不利于学习工作,心平气和才能将事情做好。对樊华而言,静心的最好方式是阅读诗歌,她喜欢席慕容《夏夜的传说》,她认为席慕容的文字具有空灵又温柔的力量,总能抚平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读诗使她不再计较当下得失,不再惧怕眼前困难,能够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师生回响

樊华的指导老师说,勇气、沉稳、坚持是樊华身上最可贵的品质。自入学以来,她始终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她深知,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红色宣讲、乡村支教、文献遗产保护的舞台上总是活跃着她的身影。她还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激励着周围的同学投身于服务社会的行列。在专业学习上她不断追求卓越、成果斐然,展现出了非凡的专注和执着,对待每一项课题,她都严谨认真,这种钻研精神让老师们感到后生可畏。她的成就,是日复一日努力的结果,是坚持不懈的回报。希望樊华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富强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樊华的同学说,在大家眼中,樊华是个六边形战士,总是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把自己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仿佛不需要任何休闲时间。但在这位同学的眼里,她更觉得樊华是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心系他人、敢想敢干的六边形战士。常态化学习是樊华的习惯,不论刮风还是下雨,她总是早出晚归、泡在自习室里。她对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构思一篇论文、设计一个项目时,她总能灵光一闪、蹦出一个又一个好点子。感兴趣的科目、有意思的课题,甚至刚好透过自习室窗户的灿烂阳光都能成为她多学一个小时的理由。她享受学习的过程,面对困难从不畏惧。樊华总是走在前进的路上,为身边的同学、为边远乡村的孩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尽可能多做些事情,脚步从不停歇。

(本文转引自山东大学学生在线公众号:https://mp.weixin.com/s/zj1SLSI_z95UW9XMzf2xfg,转引时稍作修改。)